《精神分析引论》-完-4.5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 (奥)弗洛伊德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0
页数: 159
定价: 21.80元
丛书: 经典通读
ISBN: 9787200069785

 

 

 

 

 

在没有读更多的书之前,对弗洛伊德的印象是了不起的大师,崇敬的原因也比较单薄,提及这个名字的某人像炫技一样(梦的解析)——哦,好高大上!

再后来,看了一些书,心理学方面的泛读读物,里面谈及到弗洛伊德的一部分成就,因无法证伪,所以在科学层面的贡献度有限。这时,才开始重新回顾,之前对弗洛伊德的认知是不是过度推崇了,即所谓的盲目崇拜,还不知道自个为啥觉得他高高在上。
这本书,看到15%,油然产生一种排斥感。作者讲了几个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无所谓的无缘由过失or遗忘。在我看来这些例子,均是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而牵强附会。颇有为了一个结果,生拉硬套。——厌烦!
读完第一篇,深感作者深深的”阴谋论”论调。若人们开始关注失误or过失的心理根由,这个世界真是太不美好了。处处心机,时时怀疑。
相信催眠吗?
—-我是一丁点儿都不信这玩意,是什么?宁可相信是药物控制的意识恍惚。
不管是否相信作者的论调,这本书也会令人去以自身来反思,验证其真实性。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具有很强的“洗脑性”,从最初阅读时的排斥,认为自圆其说,到目前阅读80%的自我审视,不信吗?那为何自验其证?
审视自有经验,是件痛苦的事情。
好吧,从开篇的4.1分,到看完决定给到4.5分。我认为弗洛伊德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大师。虽然依旧认为他的理论有些“悬”,但近日的阅读,尤其是对应自身的审视,颇具有启发性。
长见识,长知识。推荐!
2015.01.16
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图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干扰的结果。其一可称为被干扰的意图,其二可称为干扰的意图。被干扰的意图不会引起更进一步的问题。
第一种是说话者知道干扰的意图,并且在口误之前就已经注意到这种意图。
凡是把要说的话说反了的口误,其干扰的意图几乎都和被干扰的意图有相反的意义。
第二种是说话者承认自己有那个干扰的倾向,但不知道这个意图在出现错误之前曾有一定的活动。
第三种情况是说话者激烈反对关于干扰意图的解释,驳斥我们的解释是无中生有。
过失是有意义的,有目的的心理现象,是由两种不同的意图相互干涉牵制而产生的。单一的意图不可能产生过失,必须有两种意图共同作用才能产生过失。两种意图之间是有矛盾的,一方强大到能压倒另一方,就不会发生过失行为。当力量相当之际,就要经过调和、折衷与妥协,这时会出现无所适从的过失行为。
2015.01.20
人们对于一个新事物往往怀有一种偏见,对持不同意见者就会口诛笔伐。
2014.01.22
症候:由若干症状综合构成的,可以说是症状的复合。
症候的形成其实是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替代,一些特殊的心理必须要患者意识到时才能停止。假如这些心理历程被阻而成为潜意识,那么症状就会出现并代替潜意识。
简要表明研究结论的话,那就是这些病人之所以得病是因为现实不容许他们满足性欲从而使他们感到某种缺失。症候就是生活中所不能满足的欲望的代替,而神经病的症候大多是性的满足的代替物。
2015.01.25
力比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险:停滞,退化。
移情神经病包括癔病和强迫性神经病两种。
癔病: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障碍,曾称癔症or歇斯底里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被认为是患者无法解决的内心冲突和愿望的象征性转换。
2015.01.26
力比多退回到幻象之中是症候形成的途径的一个中间阶段,荣格曾把它叫做“内向”。虽然一个内向的人还不是神经病患者,但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下,如果力比多不能从其他途径得到发泄,便可以引发症候的形成。一个人换不换神经病,要看他有多少能量把那些未发泄的力比多升华出来,从性的目标转移到其他非性的社会目标。我们所讨论的都只是就癔病的症候而言,而强波形神经病的症候虽然在本质上与此大致相同,但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幻象也有返回现实的途径,那就是艺术。艺术家和精神病人相距不远,也有一种反求于内的倾向。他们和常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如荣誉、权势、财富、名望等。但他在现实中没有手段去获得这些满足,于是就逃避现实,把他所有的兴趣和力比多转向幻象,通过艺术的幻想与虚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幻象本来很容易导致神经病,艺术家之所以不得病是因为有许多因素结合起来对付病魔的侵袭,但也确实有一些艺术家因患神经病而使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全面发挥。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但艺术家具有一种强大的升华力,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满足未遂的欲望。

2015.01.27
实际神经病有三种单纯的形式: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病、抑郁症。
实际神经病的症候时常是精神神经病症候的核心和第一个阶段。我们把焦虑分为两种,一种叫真实的焦虑,另一种是神经病的焦虑。真实的焦虑是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反应,往往和逃避反射相结合,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的一种表现。

情感状态的构造和癔病很相似,它们都是记忆的沉淀物。癔病可以看作一种新形成的个体的情感,而一种正常的情感则可以看成是遗传下来的癔病。

神经病人的焦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期待的恐怖或焦虑性期望;第二类是附着某物的焦虑;第三类焦虑是莫名其妙的焦虑,它常常无缘无故地到来,有许多未解之谜。

性本能和自我本能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第一,两种本能彼此对抗,性本能表面上被征服,被迫通过倒退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求得满足,以补偿其在前进中的失败。其次,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对于必要性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关系。所以,它们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于唯实原则的态度也会不同。第三,性本能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转变为焦虑,而自我本能与焦虑关系不大。

精神分析主要任务不是给人以劝告和指导。拒绝扮演顾问的角色,精神分析的目的是让病人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精神分析努力的目的就是使潜意识成为意识,消除压抑作用,或填补记忆的空缺。
2015.01.28
精神分析的疗效主要依赖于移情或暗示,并且暗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可以将催眠的暗示和精神分析的暗示区别描述如下:催眠治疗试图掩盖和粉饰病人内心的秘密,而分析疗法要揭露并消除它。前者像是在化装,后者则像是在手术。催眠用暗示来抵抗症候,它只能增强压抑量,却不能改变症候形成的过程。精神分析则试图在各种矛盾中找到治病的根源,并用暗示来改变这种矛盾。催眠疗法让病人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改变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