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人生》-弃-3.8
作者: 梁漱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出版年: 2018-10
页数: 304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勉仁斋丛书
ISBN: 9787208151543
简介: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作者: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参与创建民盟促进国共团结抗敌,后又为和平建国参与国共和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一生用心于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中国往何处去?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第一章 绪论(上)
——妈呀,文言,半文言,读书不配。
离开人心,则心之为心固无从讲起也。
第二章 绪论(下)
——这两章绪论,有些絮叨,含着时代的影子。今天看起来(带着主观偏见认为知识老旧),这种把心理学与文化,与社会,与科学一起谈的充盈着主观认识的表达有些奇怪,更像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输出,却不是那么的令人信服。
第三章 略说人心
第四章 主动性
——已经几次提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了,哎,这是为了“化解”矛盾,为了表正确性“站队”的必须性吗?
——这本书的氛围实在太奇怪了,只见老爷子絮叨,但并不具有说服性。
——这老爷子是认真的吗?一个不牢靠的假设,推出“事在人为”的结论?难以接受。没有超越年轻时的辨识力和认知,却沦入主观臆断。这本书,豆瓣评分没上8,是有原因的。几章读下来,我已经想念旧给到4星了,可目前看来,真的很勉强。
这创新却不出于有意求新。有意求新,又是内里生命主动性不足之征了。主动性非他,即生命所本有的生动活泼有力耳。力气充沛便能于素日见闻广为吸收消化,因而取精用宏,到临时不拘什么都成了他的工具,他的材料,供其驱遣运用,一个创作就出手了。力气单薄贫弱者,素日既少吸收消化,纵有工具、有材料而不能活用,反为工具所累、所压,只落得满纸陈词滥套,因袭堆砌了。这就是下劣作品。
第五章 灵活性
灵活性就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恒制胜乎物的表现。……灵活虽然不可能前定的,然却可以避免前定的不灵活,而为灵活预备好条件。
灵活性即寓乎活动力而随之以见者。活动力愈强大,即愈超越不灵活近于灵活。
分工者,原初即细胞之分工,其后乃进为不同之组织分别、器官分别等等。在单细胞动物,其一个细胞固是一生命。多细胞动物所有之个别细胞,亦非无生命者,乃若组合起来又形成一集体之大生命。生物之逐步进化于高等动物也,必始于细胞分工。分工之事,在细胞言之,当其专守一职,即邻于机具而不自主,地位降低;在机体言之,则通过神经系统总揽大权于上,整个生命却由之以提高一步。往往分工愈进于繁密,细胞地位愈降居微末,然其同时整个生命则愈以提高,活动力大增。整体的灵活性实以其分子成员之趋于机械化换得来的。(分工涵有集权之义。)
第六章 计划性
——梁老头开篇又提毛泽东的《持久战》,毛在文字提及了战争的相对计划性,看得这个尬啊。用此引出“计划性”这个点。说这不是硬贴,都很难说服今人。
——因为这本书(据称最满意),对梁老的评价有打折扣。倔强的老头,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就这么冲散了。
——这一章,更为絮叨,所得很少,大多是国外观点的作者普及解读。甚至不知,这本书在讲什么,这本书的主旨是要表达什么。更像是作者的阅读读后感。看到这,想弃了。
第七章 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第八章 自然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说得头头是道,然后言之无物。
第九章 人资于其社会生活而得发展成人如今日者
第十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上)
第十一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中)
——章节间套娃,很常见。
第十二章 身心之间的关系(下)
第十三章 东西学术分途
第十四章 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上)
第十五章 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
——这本书,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再勉强读下去,甚至有觉得在浪费时间。没办法给这本3星。